English

中日友好的新象征

1999-02-04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驻东京记者 蒋道鼎 我有话说

1月30日下午,日本新泻县佐渡岛银装素裹,细雪飘飘。坐落在佐渡岛新穗村的日本环境厅朱保护中心,200多名男女老幼,手持中日两国国旗和“热烈欢迎‘友友’‘洋洋’”的横幅,不顾隆冬的寒冷,守候在中心的入口处,等待中国朱的到来。

“友友”和“洋洋”这对来自中国陕西省洋县的朱(擐去扌右加鸟),是江泽民主席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于去年11月访日时赠送给日本天皇和皇后的。江主席向日本赠送濒临灭绝的世界珍稀飞禽这一消息一经宣布,立刻在日本引起强烈的关注,人们期待着这对和平友好的“使者”早日到来。为此,日本环境厅朱(擐去扌右加鸟)保护中心不仅精心地为它们安排了200平方米的特制大鸟笼供它们居住;还从中国进口了朱(擐去扌右加鸟)爱吃的泥鳅,并派专业人员前往洋县学习饲养技术,熟悉“友友”和“洋洋”的习性。一些读者还投书报社,感谢中国人的“宽阔胸怀”,《东京新闻》发表社论,“希望中日两国以朱(擐去扌右加鸟)来日为契机加强面向未来的交流”。

直到明治初期,日本各地还有大量朱(擐去扌右加鸟)生息。但随着人们的残酷捕猎和施用农药化肥,加之对山林的砍伐,在日本生息的朱(擐去扌右加鸟)急剧减少。1952年日本将朱(擐去扌右加鸟)指定为“特别天然纪念物”时只有24只。1981年,日本又将仅有的5只捕获,开始人工繁殖,但未成功。到1986年只剩下两只朱(擐去扌右加鸟)。此时,中国陕西洋县发现了7只野生的朱(擐去扌右加鸟),并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。从此,中日两国在保护朱(擐去扌右加鸟)和开展人工繁殖方面进行了密切的合作。1988年到1989年,日本从北京动物园借来1只雄性朱(擐去扌右加鸟)“华华”与日本的雌性朱(擐去扌右加鸟)“阿金”配对,但没有成功,接着又将雄性朱(擐去扌右加鸟)“阿绿”送往北京动物园与中国的雌性朱(擐去扌右加鸟)“瑶瑶”配对,尝试又告失败。1994年,日本从洋县借来一对朱(擐去扌右加鸟)“龙龙”和“凤凤”在佐渡岛保护中心进行繁殖,因“龙龙”突然死亡而未果。后来让“凤凤”与“阿绿”配对,“凤凤”确实下了蛋,但也是无精卵。“阿绿”因年迈已于1995年死亡,剩下的“阿金”已经32岁,如按人的年龄计算,它已是近百岁的“老太婆”,早已失去生殖能力。朱(擐去扌右加鸟)在日本灭绝已经进入读秒阶段。

“友友”和“洋洋”这对朱(擐去扌右加鸟)是从陕西朱(擐去扌右加鸟)救护饲养繁殖中心52只朱(擐去扌右加鸟)中挑选的,都是两年前人工孵化诞生的。它们不仅年轻体壮,而且体型优美,性情温顺。

此次东渡,“友友”和“洋洋”一直分别被关在特制的木箱里,尽管翻山越岭,跨洋过海,旅途长达3600公里,22个小时未进食,但它们一直很平静。到达保护中心后,“友友”兴高采烈地跳出木箱,雌性的“洋洋”显得悠然自得并向雄性的“友友”靠近,双双没有一丝倦意。饲养人员准备的30多条泥鳅,被它俩一扫而尽。

一路负责监护的兽医金子良则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,目前先将“友友”和“洋洋”放在保温室进行观察,待它们适应环境后,再放进特制的大笼子里,开始在日本定居生活。随同“友友”和“洋洋”而来的陕西朱(擐去扌右加鸟)救护饲养繁殖中心主任席咏梅向记者透露,“洋洋”的皮肤已经出现铅灰色,这是进入繁殖期的征兆。2月中下旬可能下蛋,4月可望孵出雏朱(擐去扌右加鸟)。她说,雌性的“洋洋”去年下了7个蛋,其中5个孵化成雏鸟。今后定能在日本生儿育女,繁衍后代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